欢迎访问北京长通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您身边的法律顾问!
400-613-9191
案例分析
以专业视角,应对各种复杂需求 业务电话:400-613-9191
当前位置:
  • 主页 >
  • 案例分析 >
  • 张某珍诉公共公司城市公交运输合同案

    乘客以旅客运输合同为请求权基础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书字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2021)苏0509民初6996号民事判决书

      2.案由:城市公交运输合同纠纷

      3.当事人

      原告:张某珍

      被告:公共公司

      【基本案情】

      2020年1月11日,张某珍乘坐公共公司所有的大型普通客车。行驶至站点前,张某珍起身后因抓扶手不牢,摔倒在地,致右胫骨平台骨折。张某珍伤情经司法鉴定所鉴定,认定构成十级伤残。

      【案件焦点】

      原告张某珍以旅客运输合同为请求权基础,是否有权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院裁判要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张某珍在本案中选择以旅客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作为请求权基础,本案事故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将精神损害抚慰金作为违约责任的赔偿项目。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由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述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故应依据该规定认可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项目。原告张某珍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与其伤情相适应,法院予以认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公共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张某珍损失86236.7元。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本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后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前,法律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侵权纠纷。然而,在服务合同中,因服务提供者违约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事件时常出现。当事人主张违约责任时能否一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争议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

      在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精神方面,人格权益日益融入合同目的。特别是在服务合同中,合同目的不单纯限于取得服务本身,而保护既有人格权益或增进人格权益也是合同的应有之义。比如,旅客运输合同中,虽然客运公司的主要义务是将旅客运输至约定地点,但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安全保障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合同内容(保护既有人格权益);再如,旅游服务合同中,旅行社的义务不仅仅是旅客运输、住宿安排等物质性内容,还包括在服务过程让旅客享受到身心愉悦的旅游体验等精神性内容(增进人格权益)。在违约行为损害人格权益的案件中,“违约”“侵权”二选一的困境,是对合同的人格权益目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在人格权益日益融入合同目的的时代背景下,违约责任制度也应当相应地进行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违约责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上述规定突破了精神损害赔偿不能在违约责任中主张的传统原则,为违约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与人格权益融入合同目的相适应的顺理成章的制度供给。从该条款文义及立法背景分析,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如下:1.合同目的包含人格权益。该合同目的既可以在合同中明文表达,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合理信赖推定;人格权益内容既可以是保护既有人格权益,也可以是增进人格权益。2.当事人一方存在违约行为。该违约行为既可以是对相关义务的消极不作为,也可以是积极的加害行为。3.对方人格权受损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该条件指损害后果达到一定的程度。4.违约行为与对方人格权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本案当事人之间成立了旅客运输合同关系,公共公司在履行合同中负有保障旅客安全的义务,公共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且因此造成乘客伤残,精神损害严重。乘客主张违约责任时一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虽然事故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前,但由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判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支持了乘客精神损害赔偿的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对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给予了立法回应,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人格权益保护的重视。该案例为当今时代背景下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当事人人格权益提供了司法实践经验。

      本案例来源于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给我们留言
    专业的律师团队  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效的服务流程  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线咨询
    400-613-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