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自己肖像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了肖像制作、使用、公开以及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通常指的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或公开其肖像。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这种行为不仅涉及民事责任,有时也可能触犯刑法。本文将围绕肖像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赔偿进行分析。
一、肖像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1. 主体资格:肖像权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享有肖像权。 2. 肖像的存在:被侵权的肖像是指能够使人清晰辨认出特定人的面部特征的形象,如照片、画像等。 3. 未经同意:在没有得到肖像权人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制作、使用或公开其肖像。 4. 损害结果:侵权行为导致了肖像权人的精神或物质损失。例如,肖像权人因为未经授权使用其肖像而遭受名誉损害或经济损失。

二、赔偿原则与方式
赔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9条的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赔偿方式
1. 经济赔偿: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金额。这可能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因侵权导致的商业利益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如因侵权导致的精神痛苦)。 2. 停止侵害: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继续使用或公开受害人的肖像。 3. 赔礼道歉: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受害人赔礼道歉,以消除不良影响。 4. 恢复名誉:采取措施恢复受害人在社会上的名誉,比如发布更正声明或正面报道。
结论
肖像权侵权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问题。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构成要件,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合理确定赔偿方式和数额。同时,加强公众对肖像权的认识和尊重也是预防此类侵权行为发生的关键。